中風患者有肢體痙攣症狀

根據統計,大約有4成急性後期中風患者會有拳頭緊握、肩膀內收、手腕內彎、腳指關節嚴重彎曲、肌肉緊繃……等肢體痙攣症狀;多數患者因為肢體無法伸展而行動不便,面臨無法自行用餐、如廁等生活自理問題,痙攣症狀更嚴重影響復健的效果,常令患者相當困擾。

逾半數腦中風患者在發作半年後陷入無法從事發病前工作的失能狀態;若患者有痙攣的早期症狀,例如肌肉緊繃無法完全伸展,就有可能出現腦中風後的肌肉痙攣,復健效果將大受影響,導致復原狀況也不理想。

 肢體痙攣是因腦細胞壞死之後,先造成肢體無力,經過數週或是幾個月的演進,患部肌肉張力太強,進而使得肌肉緊繃或關節活動度受限。就會出現肢體痙攣,像是手指往掌心彎曲、手腕內彎、手臂蜷縮、腿部僵直、腳趾向下彎曲等症狀,患者會因此無法自行吃飯喝水、沐浴更衣與如廁等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中風後的肢體痙攣症狀若長期沒有治療,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受限加上肌肉緊繃,做復健運動的時候會更加疼痛,影響復健的效果;加上部位不易清潔,容易導致濕疹、潰瘍、感染,嚴重甚至會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肉毒桿菌素可改善肢體痙攣

目前腦中風引發的肢體痙攣症狀,可透過口服抗痙攣藥物或肉毒桿菌素等方式來治療。其中口服抗痙攣藥物多使用於中風後肢體痙攣輕度的患者,因中重度患者服用劑量比較大,容易出現嗜睡等副作用,因此較不適合中重度患者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肉毒桿菌素則是透過阻斷過多的神經傳導物質於大腦、脊髓、對於肢體的不協調作用,以減少肢體痙攣的嚴重度,須由專科醫師評估患者各部位張力的強弱來調整藥物使用的劑量,一次施打的藥效可維持36個月,目前健保已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中風後肢體痙攣,持續復健治療上肢6個月以上或下肢3個月以上的患者。

另外,針對嚴重型痙攣的患者,則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脊髓神經背根切除術,以及脊髓管內注射肌肉鬆弛劑來解決,但手術治療較不適合中風後單側肢體痙攣患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全美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