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社交軟體的流行,愈來愈多人在FB、IG 各大論壇上
分享醫美資訊與整形後的改變,這有別於傳統的醫師與患者需要親自去門診溝通,
而是透過證言與與患者親身分享變美的差異
光是社群平台的興盛帶動了美國的微整風潮,2016年美國人為了微整形就花掉了超過80億美元,
超過40%以上的美國整形醫師發現,社交媒體型塑與創造更多整形風潮與趨勢,
在Instagram,Snapchat「閱後即焚」社交軟體行銷、Facebook提供更多手術的誘因
認為要夠美麗才能當網路社交手段,當然修圖 還有炫富 生活也不另外。
而如今施打肉毒桿菌不再是40歲以上女性才會做的事,20幾歲女性施打肉毒桿菌的比例逐年增加
開放的網路世界也讓網友願意大方分享整形診所,讓整形科醫生見識到社交平台的強大散播威力,能讓他們荷包滿滿。
因為以網路為媒介 隱私性高,價加上社會風氣改變越來越多人接受及了解醫學美容
但在台灣不少親身見證多為 置入性行銷 業配文 ,
所以患者在接收類似諮詢之前,務必要停看聽多做功課,
醫師提醒 每個人的先天條件與症狀皆有差異,術後達到的效果也未必相同,
親自洽詢診所與醫師溝通,才能兼顧醫療品質。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